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4.20 BB霜all in one

日前觀察到一則有趣的新聞,因此想在這裡分享。首先是我在〈蘋果日報〉上發現的新聞,新聞大要如下:

「誤用求診天天有」 BB霜不保濕
學者測試:幾同粉底液

【林世雄、曾雪蒨╱台中報導】宣稱保濕、遮瑕、防曬全效合一的BB霜,化妝兼保養,讓愛美女性趨之若鶩,但真有這麼神奇嗎?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科技研究所檢測市售8個熱銷品牌BB霜發現,BB霜其實只是一般粉底液,沒什麼保濕效果。醫師更發現,幾乎天天都有誤用BB霜皮膚出問題的患者,提醒不要把BB霜當保養品,使用後一定要徹底卸妝清潔。


受韓流影響,BB霜在台灣大賣,年產值估10億元以上,……結果發現兩者功效幾乎平手。……受測的8項BB霜產品中最高也只有4點多,平均值不到3,保濕效果有限。徐照程說:「保養與彩妝想要all in one(全效合一)是不可能的事,誤信可能會傷害到使用者的皮膚。」靜宜大學化妝品管理學系講師吳珮瑄說,BB霜是含有保養成分的彩妝品,但不能把BB霜當做全效產品,省略保養。

「非萬能別被誤導」
台中承智皮膚科診所院長蘇承偉也強調:「BB霜不是萬能,千萬不要被誤導。」
台中榮總皮膚科主任沈瑞隆指出,聽信BB霜「神奇效果」而受害的消費者,門診幾乎「天天都有」,主因BB霜保濕成分不足,造成皮膚過敏、乾裂、脫皮等。

睡覺擦恐阻塞毛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吳肇毅更碰過有粉領族,睡前擦BB霜當保濕乳液,保濕不成,還阻塞毛孔,滿臉痘痘。
中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科長陳淑惠說,化妝品用途與廣告都須依《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向衛生局申請,消費者質疑產品內容,可向衛生局檢舉……

這則新聞之所以吸引我的目光是因為提出一個令人關心的議題,BB霜的功能到底到哪裡?又標示有無不實?那其他我們日常在使用的化妝/保養品呢?

然而從這則新聞我們可以發現醫藥新聞的特色和我們所閱讀過的文獻做個契合:首先,世文章引用眾多消息來源進行堆砌,中醫大學附醫主任和台中皮膚科診所、醫院皮膚科主任性質激進雷同。或許記者是想呈現中醫醫院、西醫醫院、西醫診所來進行平衡,但顯然不是做得很好,因為彼此的言論過於發散,並未進行同整,共同性是「BB霜沒有神奇效果」而已。

其次,報導中引用的唯一數據並沒有進行更多解釋,如數據單位、實驗方法等,而且只有打綠色底的部分有提及科學數據而已。足見新聞的切點偏向「大眾會注意什麼」的方式進行處理,這也牽涉到醫療保健新聞處理方式在科學比例成分多一點,還是通俗成分多一點的問題。科學多一點,門檻高、記者不一定理解的情況下,受聽眾也不一定願意耐心看完。通俗成分多一點,又使得醫療保健類新聞的層次仍停留再提供保健資訊而已,可能無以獨立成版。

而事實上,我在做這份報告之前,是先看動新聞,才看文字報導的。在其動新聞上,我們可以發現通篇消息來源單一,僅有醫生本人陳述而已。陳述內容也沒有過多科學數據,只有防曬係數而已。其次,其他受訪者感覺有點像是實驗室助手,或是學校學生,有點失準。

同時,令人好奇的是,為何〈蘋果日報〉會在這個時間點報導BB霜的新聞呢?而且只有這位專家而已。

是以我又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發現同天中視、台視都有播送。
原來這是弘光科技大學的研究報告發表場合,所以邀集各大媒體。同時弘光科大在台中,醫療記者本來就不會特別多,多由地方記者代打,自然處理手法醫療保健色彩淡了許多。同時比起蘋果動新聞而言,中視的平衡做的比較多。

首先在於8項實驗化妝品,蘋果沒有打馬賽克或其他處理,直接呈現,雖然圖案偏小,但顏色與瓶狀都很容易有心者指認;中視的報導中則會把瓶身套上套子,並以側拍的角度呈現。同時,受訪者在接受採訪時,中視呈現了多家電子媒體共同採訪的畫面,也就是這應該是個發表會、記者會的場合,蘋果則無。這可能和媒體性質有關,也就是說蘋果因時間比較「不趕」的平面媒體,所以可以留在最後單獨採訪,但在字裡行間卻卻只有一、兩次提出「學者」,但未提及「研究」發表等字眼,讓人感到是否是廣告文宣?或是其他操作?


同時,我認為台視的處理我認為是相對較好的。首先,使用個令人感到有趣的隱喻-「電影情節中女主角茱莉亞羅勃斯使用鳥糞來保養」-來說明不要偏信保養偏方。後半段才讓學者出現,並加上記者的SB說:「弘光科技大學研究表示」,讓人清楚了解這原來是個「學術發表」的場合,不是其他廣告置入。其次,他的受訪者陳述方式發揮了診所醫者的功能,不是只是堆砌而已。處理起來簡潔俐落,又讓人明顯易了。

若要吹毛求疵的話,只能說這則新聞的處理方式仍是偏向保養類,缺乏學術數據,但對於一般國中畢業程度的受聽大眾而言,是相當清楚簡明的。真正達到媒體普及訊息的功能。

綜言之,在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媒體呈現出「BB霜」並非具有神情功能的議題。此外,再討論其呈現的差異上時,我們不免要問,是否是受重們真的有輿論反映「BB霜all in one」的神奇功能呢?

隨便搜尋一下,發現真的是一片讚好之詞。足見媒體在這方面確實做到守門人的角色,但卻呈現一種被動狀態,因為是受到「研究文獻」發表而爭相報導。

其次,在動新聞、中視、台視影音的呈現上,三台共同特徵都為以「保養」切點處理該則新聞,科學的成分被淡化很多,數據也幾乎看不見。在這個案例中,因為事件發生於台中,相較台北較為「地方新聞」,近乎由地方記者代打,因此處理上門檻相對較高;同時受眾關心的是BB霜的功能到底到哪,而不是研究方法與科學數據的呈現。

然而在飲用受訪者的部分,台視顯然處理技巧上較為高明,但隱喻使用的感覺則因人而異。中視、動新聞顯然是過於單一,而蘋果的平面處理上雖然欲呈現多方言論,但卻只是堆砌而已。

最後,究竟媒體在醫療新聞上所扮演的角色該如何拿捏,該科學多一點,還是通俗多一點,仍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僅以此案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